| | |
已有3網友參與糾錯
自北向南縱貫汝州城的洗耳河,發源于嵩山腹地,注入汝河,全長36公里。洗耳河的得名,來源于上古高士許由在河中洗耳的傳說。
相傳五帝之一的堯,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賢君,愛民如子,自己過著粗衣淡飯、艱苦樸素的生活。堯選拔官吏,擇優錄取,量才而用,并不計較出身門第。晚年的堯考慮接班人
歷史記載確有其事。據《通典》記載:“洗耳河源出箕山,在汝州北五十里(汝州與登封交界處)。許由避堯之讓,隱于箕山,洗耳于此,故名洗耳。”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汝州知州王雄在河西岸立了一座石碑,上刻“許由洗耳處”五個大字。晉代皇甫謐所著的《高士傳》中又說:“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穎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起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聞惡其聲,是故洗耳。’”
巢父和許由是同一時代的大賢,山居不營世利。為避野獸侵襲,他在樹上筑巢而居,時人號曰“巢父”。許由洗耳時,巢父牽牛飲水,深恐洗過耳朵的水污染牛口,將牛牽往上游飲水。后人為紀念許由,在洗耳河旁建起許由廟,并在廟旁鑿一水井,命名為“巢父井”。汝州西城門外洗耳河橋頭,舊時還有“許由洗耳處”石碑,可惜今已毀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