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已有0網友參與糾錯
行車路線:從汝州市做到莽川的班車、到唐溝下車、、
蔣姑山地質公園位于汝州城南二十公里處的蟒川鄉羅圈村境內。蔣姑山屬伏牛山系,主海拔787.4米,因主峰頂建有蔣姑廟,故此得名。清道光《直隸汝州志》記載:“蔣姑山(又名焦古山),形如翠屏,壁立千仞,松竹蓊郁,有水環抱,山巔座蔣姑廟,山角藏羅圈寺。”蔣姑山地層發育完整,巖石出露明顯,在蔣姑山的生成過程中,形成了奇特的地表地貌,奇峰林立、層巒疊嶂、溝壑縱橫、飛瀑深潭、深洞怪石、植被繁茂、云蒸霞蔚,自然景觀旖旎誘人。
羅圈冰磧地層是蔣姑山地質公園主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四大冰川遺址之一,屬元古代震旦系,為地質學中一個獨立的地層單元。羅圈冰磧地層厚度大,總厚度達306 米,東西寬2公里,南北長2公里,出露較完整。冰磧地層自50年代以來引起了國內外地質學界的關注。1958年地質學家這里考察后,首先提出了冰磧成因的觀點;1959年中科院地質學家劉長安、林尉興對該處冰磧地層進行了專題研究,將其命名為羅圈層;之后,英、美、加等國專家先后前來專察;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曾親臨考察此處遺址;1976年河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將其所屬時代劃歸震旦系。
羅圈寺位于蔣姑山地質公園西南部,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年間,重修于明萬歷三十九年,興于清康熙年間,相傳是佛教少林始祖修之地,后遷至嵩山。這里飛橋瀉瀑,清泉側流,蒼柏疊翠,峰巒回轉,風景如畫,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金元時期多有破壞,明清以后屢經重修,康熙年間最為興盛。鼎盛時期,有良田數百畝,僧徒達500人。現據羅圈村僅存的一塊半截石碑記載:明萬歷三十九年間(公元1573)進行了大規模重修。
石人溝位于羅圈寺南山也坡前山巔,是蔣姑山地質公園的主要組成部分。石人溝兩岸蒼松翠柏,流花異草,并有木蘭樹等山菜可供采摘食用,溝內溪水潺潺,清涼可口,內有螃蟹、草魚、小對蝦等水生動物,春夏秋冬游客可邊游玩,邊下河捕捉,令人心曠神怡,玩而忘返。山巔南側,穩坐兩石人,一男一女,一高一矮,一穩坐,一前傾,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形象十分逼真。
公園內還有鴛鴦湖、銀洞溝、殺人床、凹凹坪、轎頂山、擂鼓臺、蔣姑神廟、蔣姑煙云等人文與自然景觀,國家級的越野賽場正在規劃建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