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如果發現自己不喜歡所選專業,入學后還能換專業嗎?專業選擇是不是決定了我未來的就業方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副研究員薛新龍:有些考生在被高校錄取后發現所學專業并不適合自己,或者存在其他原因希望重新選擇專業,針對這種情況,多數高校和院系都有明確的轉專業政策。但是,有意向轉專業的考生需要注意:一是不同高校和院系的轉專業政策存在較大差別,對于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次數、操作流程和考核要求等具體規定不盡一致,因此有轉專業規劃的考生需要盡早熟知想要轉入專業的相關信息;二是轉專業要慎重,不能盲目追求“熱門”,專業的“冷門”與“熱門”,主要考量依據是市場需求和就業形勢,隨著經濟社會和產業結構的變遷,人才需求和就業格局也會發生變化,轉向“熱門”專業并不一定能帶來預期的高收益。專業選擇是不是決定了就業方向?在我看來,多數本科專業確實與未來就業方向存在聯系,選擇了某一個專業可能對應著某些潛在職業發展路徑。但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情況并不絕對,由于不同類型的本科專業與職業崗位的相關性存在較大區別,無法一概而論。例如,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一些專業領域的知識技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其畢業生遍布多個行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專業的畢業生,可能在互聯網、金融、醫療等不同行業從事程序開發、數據分析等工作;傳統專業的學生,在扎實掌握本專業理論知識或實踐技能的基礎上,也能通過專業輔修、深造或繼續學習等方式,將專業所學與未來就業目標崗位的知識技能需求有機融合,進一步成長為就業市場所“追捧”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最后,我還想補充一句,人生是一個持續努力、不斷學習和進取的過程,高考志愿填報說到底只是人生諸多環節中的重要一環。大學的專業選擇并不能完全限制人一生的職業方向。個人的意志品質與綜合素養才是未來發展的堅實保障。所以,無論做出什么樣的專業選擇,都不能放棄努力,要實實在在地提升自己。應以大學的專業學習為起點,從學習習慣、學習技巧等方面打好終身學習的基礎,將個人全面成長和職業生涯發展融入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大潮之中。
保護隱私!這些物品別亂曬
如果把準考證曬到朋友圈,身份證號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復制。
無論是電子版還是紙質版的志愿填報表都別曬,以免個人信息泄露。
錄取通知書的內文不要曬,容易泄露姓名、身份證號、準考證號、考生號等信息。
警惕志愿填報“套路”騙局
有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制造假證件等方式,以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名義,自稱手握“內部指標”“機動指標”,可以保送考生到重點院校、讓未達本科線的考生進入本科院校,從而騙取錢財。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某社交媒體上搜索到的“計劃外招生”信息
高考招生錄取在官方網站上進行,嚴格執行已公布的招生計劃,不存在“內部指標”,也不會向家長收取高額費用,例如保證金、錄取費、指標費等。
高價指導報志愿
在某電商平臺搜索“高考志愿填報”發現,不少機構打出“不浪費分上好大學”“一對一輔導”等標語,稱可為考生提供志愿填報咨詢服務,要價數千元。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某電商平臺上的志愿填報咨詢服務
志愿填報輔導機構教師的真實性、專業性難辨,錢花得“并不值得”。很多同學表示,花費頗高,但收獲有限,“輔導老師只說要根據興趣考慮專業,推薦幾所肯定能上的學校,說一些大家心知肚明的話”。
偽造錄取通知書
有不法分子偽造“錄取通知書”,故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助學輔導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蒙騙希望就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從而騙取錢財,需予以警惕。
一方面,考生及家長要在官方網站、App上查詢信息、填報志愿,最大限度地防止信息泄露。
另一方面,也要提高防范意識,轉賬匯款前通過多種途徑核查收款賬戶,在收到來源不明的消息時通過官方渠道查證,不要陷入志愿填報的“套路”騙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