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盛夏,走進焦村鎮邢村,湛藍的天空下,遠山薄霧繚繞、近處桑林遍野,桑葉上的點點露珠映射陽光,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的田園山水畫中。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焦村鎮是我市的農業大鎮,也是新興的蠶桑種養大鎮,北面是淺山區、花卉繁多、蜜源豐富;南部土地平整、肥沃,據說在農桑時代就有栽桑養蠶的歷史,汝繡曾一度風靡天下。村民說:鎮里有個能人趙國財,他帶領成立合作社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潛心學習深加工技術解決種植戶后顧之憂;研發新產品打開周邊市場,帶領大家以種桑養蠶為原點,走出致富“新絲路”。
近日,在邢村蠶桑產業園,見到趙國財時,他正在大棚里和幾名幫工一道抱起一捆捆剛采摘的桑葉喂蠶。棚內的地面上,過道兩邊,綠油油的桑葉上,到處是滾圓肥溜肉嘟嘟的蠶在大快朵頤。喂完蠶后,他又俯身背起噴霧器,開始為承包的兩座蠶棚消毒。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趙國財面龐黝黑,單看上下電動車或載人或抱起一捆捆桑葉喂蠶的麻利勁兒,實在不像是過了花甲之年的人?伤拇_已經62歲了。2018年,他58歲那年調入焦村鎮蠶桑辦工作,先后創辦汝州市焦村眾城蠶業專業合作社、汝州市富瑞蠶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同時擔任汝州市焦村眾城蠶業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
在調去焦村鎮蠶桑辦之前,高中畢業的趙國財當過教師,村團支部書記、民兵營長、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等職務。
為了讓群眾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2018年,焦村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北蜂南!,建設萬畝蠶桑基地的產業扶貧發展思路,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實現兩翼齊飛。
趙國財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被組織上調入鎮蠶桑辦負責產業發展,創辦了汝州市焦村眾城蠶業合作社、汝州市富瑞蠶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邢村移民蠶桑產業園、四個深度貧困村的蠶桑產業園,靳村人畢會召創辦的河南省藍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攜手共進,致力于蠶桑種養產業發展。
村民仝春明,今年52歲,1975年5歲時,因修建陸渾水庫,和哥哥弟弟妹妹一起隨爹娘從洛陽嵩縣遷來當時的臨汝縣(今汝州市)焦村鄉邢村。
在焦村鎮,像仝春明一樣的庫區移民有2183人。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我正在給蠶棚消毒,回頭再說。”此時,仝春明剛從蠶棚里出來,頭發和衣服上被石灰染成灰白。仝春明養蠶種桑始于2019年,是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產業示范園項目的受益人。當年,市移民局投資600多萬元建設這個項目,仝春明承包了2座大棚、20畝地,養蠶種桑。
經過三年多歷練,仝春明和妻子劉運玲已成為養蠶種桑的行家里手。前年冬天趁著大棚不養蠶的空檔,仝春明又種成了兩棚羊肚菌,增加了5000多元收入。提起蠶桑種養帶來的好處,他樂呵呵地表示,是養蠶讓他家找到了致富的希望。
據介紹,自2018年焦村鎮大力發展蠶桑種養產業以來,已形成“蠶桑種植——蠶繭銷售——蠶絲制被——桑葉炒茶、桑葚釀酒、桑葚干和醋——桑枝種菌”循環產業體系。
為確保蠶農養好蠶,收獲高質量蠶繭,在趙國財的努力下,邢村等村與山東莒南鴻德絲綢公司簽訂了協議,鴻德方面負責提供蠶種、養育技術指導,蠶繭回收等“一條龍”服務,派員駐村。
涼風輕輕吹,枝頭桑葉跳。走邢村、過段村、到靳村……10個村4000畝連片種植的高標準桑田,284座標準化蠶棚,70多座菌菇種植大棚,繭站、桑枝粉碎菌棒加工車間,欣欣向榮。這一切,與趙國財和同事的辛勤付出,緊密相連。
“戶種十畝桑,致富奔小康”。這句發展蠶桑種養業初始提出的口號,如今已化作一道光,照亮了焦村鎮蠶農的現實生活。